攝影專區

 

典亞藝博2018設立藝術攝影專區
2018929日至102日,香港會議展覽中

 典亞藝博2018連續三年設立攝影專區,Boogie Woogie Photography為藝博搜羅來自世界各地的精選藝廊,向熱愛藝術的參觀者展示從古典到現代創作的各種藝術品。

攝影專區內,f22 foto space (香港) 將會為美國攝影師艾略特.歐維特 (Elliot Erwitt, 1982年生) 舉行個展。他以真實而幽默的黑白藝術攝影作品見稱,拍攝過不少20世紀最經典的照片,包括瑪麗蓮‧夢露、哲‧古華拉及前美國總統理察尼‧克遜等叫人印象深刻的肖像。歐維特亦出版過無數作品集,從中不難看到他對狗兒的熱愛。

1950年代, 攝影記者羅伯特.卡帕非常欣賞歐維特於作品中捕捉瞬間的拍攝手法,遂邀請他加入瑪格南圖片社(Magnum Photos);1960年後期,歐維特擔任圖片社的主席三年。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國家藝廊(華盛頓)、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以及各大博物館均可以一賭其作品的踨跡。

艾略特・歐維特 (1928年生)
加利福尼亞之吻
1956年
鹽銀沖印
高50 x 寬60 公分
© Elliott Erwitt/MAGNUM PHOTOS
f22 foto space,香港



 

北京藝門畫廊 (香港/北京) 將呈獻Robin Moyer的黑白藝術照片。Moyer 為一名獲獎無數的美國攝影記者,於亞洲拍攝各地風土人情越半世紀。其他精選展品包括中國其中一位最頂尖的年輕觀念攝影師柳迪的作品。

Robin Moyer於1978年起為Time-Life Publications工作,1983至1998年期間擔任時代雜誌 (Time Magazine) 的駐亞洲首席攝影師,期間屢獲殊榮。時代雜誌多次委派Moyer到訪多個地方進行不同類型的攝影工作,包括柬埔寨、阿富汗、菲律賓、1988年的南韓奧運,以及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

遊歷豐富的Moyer曾為多位東南亞政界及商界重要人物拍攝肖像,他曾為李光耀、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昂山素姬、菲律寶前總統菲德爾.羅慕斯、菲律賓前總統科拉桑、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李嘉誠、南韓前總統金大中及金泳三、趙紫陽及鄧小平等人留影,當中更有20幅作品登上時代雜誌封面。他亦曾受聘於多本著名雜誌,包括生活雜誌、財富雜誌、新聞週刊、遠東經濟評論、巴黎競賽、倫敦星期日泰晤士報雜誌、史密森尼雜誌、紐約雜誌、ELLE及名利場。

Robin Moyer
香港堅道24號的樓梯
1978年
鉑金與鈀金印相
高80 x 寬 100 公分/高33 x 寬50 公分
北京藝門畫廊,香港/北京

於中央美術學院畢業的柳迪(1985年生)現居於北京,他透過修飾數碼照片探討中國大自然與城市生活之間的摩擦。在他的超現實作品中,龐大的野生動物猶如卡通片角色般安坐於殘破的住宅區,赤祼的巨人棲身於自然環境,強烈對比引發無限想像。柳迪於擁擠的北京郊區閑逛時受到啟發,因而描繪了人類與動物共同居住於廢墟之中,並探討兩者互相傷害的關係。

柳迪(1985年生)
自我的重量
2017年
3D動畫影片,時長20’00’’
版數 5 + 1 藝術家特別版
北京藝門畫廊,香港/北京


 

獨立映像藝術空間 (重慶) 將呈獻傅文俊 (1955年生) 最新的作品——「數繪攝影」。從四川美術學院畢業的傅文俊現時於重慶居住及工作。他的作品主要表達他的各種反思,例如東方與西方歷史、文化及人文精神,不同文化於全球化之下的微妙關係,現代中國城市的迅速發展、工業化及城市化之下的中國文化傳承等議題。他的作品曾於世界各地展出,更獲獎無數。

傅文俊 (1955年生)
空山新雨後
2017 – 2018年
數繪攝影
高 100 x 寬 100公分
獨立映像藝術空間,重慶


 

專營當代印刷藝術及藝術攝影的Artify Gallery (香港) 將為典亞藝博帶來匈牙利攝影師Bence Bakonyi及馬來西亞攝影師Eiffel Chong的作品

Bence Bakonyi 於1991年匈牙利城市凱斯特海伊出生,畢業於摩荷里.納基藝術與設計大學。約20歳時,Bakonyi駐居中國,不時到亞洲各國旅遊和拍攝,其作品既時包含佈局攝影,又存紀實攝影。Bakonyi年紀雖輕,但已參與過不少展覽及藝術博覽。他於作品中探討自由、空氣空間及變質的意義。在其當代美學概念底下,Bakonyi透過作品表達更深層的詮釋。照片中寬敞的空間不知不覺地將現實世界與想像世界連接起來,令看倌投入相中世界的同時忘卻日常煩囂,引導我們思索有關人類的存在等普世及嚴肅的話題。

Bence Bakonyi(1991年生)
尊嚴之4
2012年
收藏級giclée沖印
高100 x 寬 125 公分
Artify Gallery,香港

Eiffel Chong 1977年於馬來西亞吉隆坡出生,持有東倫敦大學國際當代藝術及設計碩士及倫敦印刷藝術大學攝影學士。除了創作藝術攝影作品外,Chong亦十分投入馬來西亞的攝影圈:他不僅擔任尼康Shooting Stars計劃及Exposure+工作坊的導師,亦曾擔任2013年及2016年吉隆坡攝影獎以及2017年馬來西亞年度尼康攝影大賽評判。Chong的作品中以平庸的生活細節、平靜的風景及他所觀察到的奇異執迷,探討生與死等抽象概念。利用拍攝這個媒體,他將專屬某個時與地的記憶與思維昇華為永恆的物質,以更少的細節表達更多。

Eiffel Chong (1977年生)
無題#27
2007年
數位C型沖印,版數1/3
高 80 x 寬 101.5 公分
Artify Gallery,香港


 

Boogie Woogie Photography (香港) 將展出法國攝影師Raymond Cauchetier (1920年生) 的60年代彩色藝術攝影作品。自學的攝影師的Cauchetier早於1930年代於中南半島的新聞社擔任攝影師。回到巴黎後,他與一眾年輕影評人及電影人成為好友,包括尚盧.高達及杜魯福,令他得到機會參與眾多影響深遠的法國新浪潮電影,成為電影佈景攝影師。

Raymond Cauchetier (1920年生)
再見菲律賓
1962年
Lambda專業光學沖印,藝術家簽名
高 50 X 寬 50公分
Boogie Woogie Photography,香港

其他精選作品包括法國及波蘭籍的Bogdan Konopka (1953年生)的大像幅攝影作品。Konopka為重建後面目全非的家鄉波蘭小鎮迪努夫拍攝,並開始他的攝影旅程。自1989起居住法國的Konopka繼後一直以鏡頭記錄歐洲城市的變遷為作品,當中有隱藏及脆弱的面容、推開的門戶、到訪的花園、迷失於荒廢大廈中等等主題。

香港攝影師金昌民 (1966年生) 的風景攝影作品亦會同場展出。大自然蘊藏的圖案深深吸引金氏,因而十分享受到訪世界各地,找尋大地中躍動及靜謐共存的畫面。金氏注重作品中光線、色彩與構圖的安排,不少人認為其作品像畫作般細膩。自小於外國接受教育的金昌民深受中西文化影響,深愛中國水墨畫及美國抽象表現主義對,其美學觀念的影響尤為深遠。

日本攝影師志鐮猛 (1948年生) 的印刷自己的作品手法與眾不同,他以珍貴的雁皮紙張印製風景攝影作品。於2002年,志鐮猛從設計工作轉投藝術攝影,以大像幅攝影機拍攝引人入勝的森林,以具體的相片捕捉相片背後的「隱形世界」。他首個藝術攝影作品系列「Mori no Hida——Silent Respiration of Forests」於2007年面世,可謂其終生傑作。

志鐮猛 (1948年生)
城市森林:香港#23
2018年
鉑鈀印相、日本雁皮纸
高. 19 x寬. 19公分
Boogie Woogie Photography,香港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將於典亞藝博2018舉行展覽,焦點展品包括匈牙利籍海軍醫生Dezső Bozóky的作品(作品由匈牙利的Ferenc Hopp亞洲藝術博物館借出)。《20世紀之交》將展出Bozóky(1871 – 1957)一系列攝於1907至1908年的照片,這輯攝於20世紀早期的照片捕捉了殖民地時期及繁忙的維多利亞港等香港早期的面貌,部份照片中更有飾以傳統中國山水的晚清傢俱出現於現代香港城市裡,相映成趣。Bozóky的黑白及人工著色玻璃幻燈片捕捉了熱鬧非凡的外貿城市、多元文化交融的社會圖景以及香港的自然景觀。

Dezső Bozóky (1871 – 1957)
維多利亞港:皇后行,中環海濱及九龍碼頭
1908年
HMA F2004.88
人工著色玻璃幻燈片
高8 x 寬8公分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香港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