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覽會焦點 — Anastasia von Seibold Japanese Art

 

喜多川歌麿 (1754–1806)
面頬癖
約1797年
木刻版畫
簽名:哥麿筆
高. 36.7 x 寬. 25公分
出版社: Wakasaya Yoichi (Jakurindô)
Anastasia von Seibold Japanese Art,倫敦

喜多川歌麿(1754年至1806年)是一名備受推崇的浮世繪大師,他的作品《なくて七癖・面頬癖》是一幅浮世繪木版畫。《なくて七癖》系列描繪女生的小動作,而這些小動作在當時是被視為失禮的姿態,例如竊竊私語和撥弄頭髮。《面頬癖》則描繪了一名羞怯的女子掩嘴微笑。

浮世繪是17至19世紀日本盛行的畫派。「浮世」的意思為「浮動的世界」,指人間生命的短暫與死後的靈性世界相對應,強調人應該及時行樂、享受生活。「浮世繪」指「浮動的世界的繪畫」,涵蓋了木版畫和繪畫,描繪了遊女、歌舞伎演員及其舞台表演,後來的題材更包括風景及神話。喜多川歌麿擅長繪畫浮世繪,尤其「大首繪」。「大首繪」是一種特寫臉部及上半身的畫。他更擅長繪畫「美人繪」(以美女為題材的作品)。喜多川歌麿觀察在遊廓(娛樂活動地區)的遊女和歌舞伎演員並同情她們的身世,在其畫作中描繪了女性的陰柔之美。

浮世繪在日本藝術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強調奢侈生活和享樂主義,與日本傳統藝術所強調的簡樸、柔和色彩形成鮮明對比。江戶時代(1603年-1868年)的經濟繁榮促進了浮世繪的發展。當中,市民亦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經商的市民累積了不少財富,卻依然處於社會低層,而武士則處於社會最頂層。市民在遊廓花錢縱情享樂的情景成為了浮世繪最常見的主題之一。